— K.I.D —

布加勒斯特之恋(3)

3

 

接下来的几天里,塞巴斯蒂安又带着克里斯去了更多的地方——国营商店、集体农场、军队、政府机关、出版社,克里斯看到的始终是像宣传画一样积极的画面,哪怕去的是医院,里面的病人也显得比别处健康许多。

但他一概接受。他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这些罗马尼亚人告诉他的所有信息,也不再试图提出尖锐的问题或者反驳受访者的任何观点。然而这种顺服的态度反而让塞巴斯蒂安忐忑起来。要么是上边多虑了,他现在的工作其实并无多大意义;要么是这个美国人正在酝酿着别的计划,只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执行。

尽管心里充满猜疑,两个人见面的时候却仿佛在比赛谁更有礼貌谁更爱笑,看上去倒真像一对再好不过的朋友。克里斯恭维他英语说得好,还主动把钱夹里一家人的合影拿给他看。

明天就是周末,送克里斯回酒店的路上,塞巴斯蒂安告诉他可以休息一天,但最好不要外出。克里斯现在已经完全领会了“最好不要”的含义,那就是说假如他真的打算外出,一定会在酒店的楼下被人拦住。前几天他尝试了一次,被拦住后找了个买烟的借口才搪塞过去,随后就被客气地送回了房间,又过了十分钟,一包苏联产的CCCP牌香烟也被送了进来。

“你可以在房间整理采访笔记,如果有任何需要,打电话给酒店前台,他们会帮你的。”

总是这一套说法,彬彬有礼下藏着无比的戒备,克里斯已经渐渐习惯了,但还是感到无奈。

“不过明天晚上有活动。”塞巴斯蒂安浅浅一笑,“你喜欢看戏吗?”

“当然喜欢。话剧吗?”

“是的,每个周末布加勒斯特都有很多演出,我挑了一个你大概会喜欢的。”

克里斯很怀疑。他不觉得这些罗马尼亚人会认真考虑他的喜好,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挑选,然后宣布这是克里斯应该喜欢的。但他还是笑着问塞巴斯蒂安是什么戏,由谁主演。

“戏的名字叫《康斯坦察的年轻人》。”

克里斯知道这个黑海边的城市,这戏听起来似乎还挺浪漫。然后他注意到塞巴斯蒂安像是不好意思地舔了舔嘴唇,“是我主演的。”

“你?”

“是的。”他居然脸红了,“其实我的职业是国家青年话剧团的演员,陪同你采访只是临时的任务,因为,呃,我英语好。”

克里斯很讶异,但很快又觉得说得通——这很好地解释了塞巴斯蒂安迷人的眼神和笑容,以及即使说出很令人不快的话也不会真惹他生气的本领。

“可是你每天陪着我,怎么有时间排练?”

“是旧戏,已经演过很多遍了。而且每天晚上回到家之后我都会温习台词。”

克里斯点点头。“哦,我好像还没告诉过你吧?其实我们一家都是戏迷。我妈妈是戏剧老师,姐姐在家乡的剧院工作,我弟弟在好莱坞做演员!从前每年的马萨诸塞州戏剧节,我们全家都跟疯了一样,一整天一整天地耗在各个剧院里。”

“是吗?”塞巴斯蒂安睁大了眼睛,“你弟弟演过什么电影吗?说不定我看过。”

“没那么容易,你不知道好莱坞的竞争有多厉害,每一个小角色都有无数人抢。不过最近他拿到了一个电视剧里的角色,说不定会演好几年。”说到这里,克里斯挑了挑眉,“你们这儿也看美国电影?”

“有时候会上映。”

“那你喜欢看什么片子?”

“《星球大战》,还有《教父》。”

“那是很多年前的片子了。”

“但是真的很好看。”塞巴斯蒂安的眼神变得有些迷离,像是在回味电影里的精彩片段,“真不知道这样的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

克里斯注意到这是第一次塞巴斯蒂安在他面前承认美国的东西好。他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看着这张神游中的面容。这和塞巴斯蒂安平常介绍罗马尼亚的各种优点时那种自豪的表情不一样,这是纯粹的向往,而他所向往的东西与他自己并没有关联,因此这向往是私密的,并且格外动人。

过了好一会儿塞巴斯蒂安才回过神来,“给我讲讲你们那儿的戏剧节吧。”

“戏剧节啊?可精彩了。”克里斯也乐于回忆给他带来过最多快乐的少年经历,“我们的戏剧节已经办了快五十年了。那半个月里,波士顿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剧团,我们高中的戏剧营也会参加,我妈妈就是指导老师。”

“你上过台吗?”

“当然,我演过《仲夏夜之梦》,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

“你演罗密欧吗?”塞巴斯蒂安眼神透亮。

“不,只是罗密欧的朋友之一。我妈妈说,‘克里斯,你说话的样子太张牙舞爪了,你不像罗密欧,你只是个熊孩子。’”

塞巴斯蒂安大笑起来,克里斯耸耸肩,“我觉得罗密欧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个熊孩子,胆大妄为,想要什么就立刻去追求。”

塞巴斯蒂安翘起嘴角,沉思了几秒钟,“你说的也不是全没有道理。”

酒店已经到了,司机默默地把车停到门口。这是第一次,克里斯在下车时觉得意犹未尽。

 

第二天晚上的戏就在离酒店不是太远的剧院上演。塞巴斯蒂安当然没有来接克里斯,是司机独自把他送过去的。

剧院不算很大,克里斯进去的时候已经坐满了差不多一半。领座员把他领到事先安排好的座位,又递给他一本薄薄的册子,是剧本的英文梗概。在他前排就座的大概也是外国人,手里拿的册子上是西里尔字母,也许是保加利亚语。克里斯已经见怪不怪了,在罗马尼亚的十几天里,他遇到的一切都是精心准备的。

趁着剧场灯光还没关闭,他迅速地读了一下剧本。和他猜想的不一样,这远不是个浪漫的戏剧,所谓“康斯坦察的年轻人”主要是几个男人,他们关心的事情也不是恋爱,而是如何提高码头的工作效率,为此他们争吵又和好。似乎有一个女性角色,但关于她是否和男主角有罗曼史,梗概里语焉不详。

“你不要对这个戏有任何期待,我已经看过好几遍了。”不知何时克里斯的隔壁坐了一个人,说着带点矜持的英国口音。

“汤姆-希德勒斯顿,英国大使馆文化官。”见克里斯转过头来,他伸出了手,“我猜你是美国人。”

克里斯伸手和他握了一下,“你看过好几遍了?”

“是的,他们每周都邀请外国人看戏,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上这一出。其实布加勒斯特一共才多少外国人,我怀疑在座很多人都看过不止一遍了。”

“那你为什么还要来看?”

“因为无聊。”这位文化官自嘲地笑了起来。“你是第一次?”

“恩。我是纽约史塔克报业的记者,刚来罗马尼亚不到半个月。”

“哦,我好像听说过你,你们大使馆的人说争取了很久才帮你弄到签证。怎么样,他们带你看了些什么好东西?”

克里斯明白他的意思,“他们带我看了一个非常健康毫无缺点的罗马尼亚。”

 

这时灯光熄灭了,大幕徐徐拉开,演员上台,戏剧开场。

克里斯听不懂演员说的罗马尼亚语,但看着看着他也不由得同意了邻座的意见,这是一部没什么意思的戏。唯一能吸引他的只是他的向导——虽然他从始至终都穿着朴实的工装,可那双眼睛和那张脸上的光彩被舞台放大之后,却比平时惊人许多。这倒是克里斯第一次见到他愤怒的样子和伤心的样子,虽然知道在演戏,也还是觉得真实可感。而平时塞巴斯蒂安如果不在笑,就总是很平静。

戏不算长,一个半小时之后就结束了。灯光重新亮起,克里斯的邻座有些意外地看着他,“你居然一直看得很认真,我的手表都快被我渴望散场的眼神烧穿了。”

克里斯有点不好意思,他觉得这个英国人在嘲弄自己的品味。于是他指了指台上正在谢幕的演员,“主演是我这些天的向导,他一直陪着我到处采访。”

“是吗?他们居然派了这个甜心?”希德勒斯顿睁大了眼睛,“我还以为他们会派个古板的新闻官盯着你。”

“可能这次他们不想让人觉得古板吧。”

 

和希德勒斯顿告别之后,克里斯走出剧院。外面停满了等候的汽车,倒是没看到他那一辆。这让他暗暗窃喜,决定独自步行回酒店。

可还没走出多远就听到有人在叫他,是塞巴斯蒂安的声音。他回过头,借着路灯看到刚才的主演正气喘吁吁地向他跑过来,甚至连妆都没卸,衣服也没换——不过这身工装走在布加勒斯特街头倒也不算突兀。

“我猜你打算自己走回去,但我担心你迷路。”

又来了,明明是监视,却总被说得如同体贴。他真是一分钟也不放松自己的任务,克里斯暗叹,但好像也并不觉烦恼。

走出剧院前面的广场,四周一下就安静下来。行人稀少,空气清冽,人行道上堆积着干燥的落叶,踩上去沙沙作响,十分悦耳。

“戏好看吗?”

哪怕仅仅出于礼貌也应该恭维一番,可是克里斯突然不想撒谎。“不好看。”借着路灯他看到塞巴斯蒂安的脸色一沉,又感到有些抱歉,“我是说,我听不懂戏里的对白,而且这个题材……实在是不大有趣。”

塞巴斯蒂安没有像平时那样伶牙俐齿地反驳,沉闷地又向前走了很远。克里斯和他保持着一人的距离并排走着,他很想转头看看塞巴斯蒂安的表情,但他忍住了。

“其实我知道这戏没什么意思。”转过一个路口,塞巴斯蒂安突然说,“我十几岁的时候跟着艺术团去英国演出过,有一天晚上,老师偷偷带着我们去伦敦的剧院看了场戏。我的意思是,我知道什么是好的。”

路灯下塞巴斯蒂安还化着妆的脸显得很黯淡,和他平时无懈可击的样子截然不同。克里斯心想,也许每个人都是这样,面对自己真正喜爱的东西时就不愿意撒谎了。这大概就是托尼所说的“破绽”吧。可他拿不准是否该利用这个破绽,用对方真正喜爱的东西去击穿他,无论如何都算得上残忍。

这时塞巴斯蒂安突然笑了,“可能主要还是得怪我演得不够好吧。”他又变回了平时的样子,脚步轻快地继续朝前走去。“只有两个路口就到酒店了。”

克里斯拖在后面看着他的背影。当然没有必要告诉塞巴斯蒂安他是这出蹩脚的戏里唯一出色的部分,但克里斯心里真切地为他感到惋惜。他其实可以是天行者,是西西里庞大家族里心机深沉的儿子,也可以是罗密欧,他可以是所有身披传奇色彩的迷人角色,为什么不呢?

克里斯惊讶于自己脑海中不停涌现的那些具体的幻想,直到他们走回酒店,大堂明亮的灯光照出了塞巴斯蒂安身上那身工装的每一个细节,他才回过神来。这只是塞巴斯蒂安-斯坦,他的罗马尼亚监视者。


---------------------------------------------------------------------------

这一段写得比我想象的长,所以第一次吵架的戏份只能等明天了。啊,我要沉住气,慢慢来。

英国外交官第一次出场了,各位迷妹请放心,后面他还会出场的。这一段的灵感来自王小波文章里提过的那个在前苏联看了几百次《天鹅湖》的美国外交官。XD

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确实都很注重文化事业,罗马尼亚那个时期有很多剧院很多出版社,只是后世评价都认为水平比较低劣。。。

以及决定不再打“盾冬”的标签了,因为确实就只是Evanstan而已。其实想到后面的情节,我觉得这文里的Seb就是我想象的现实中的Seb,但Chris好像还是美国队长的做派。

评论(39)
热度(684)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2015-12-24

684

标签

Evanstan